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争鸣焦点
  • 动脉硬化与斑块破裂:感染是否在起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通过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现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延迟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作者:叶平周必业解放军总医院 有52839人浏览 发布于:2009-10-11

  • 干预睡眠呼吸暂停能否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编者按: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终末之路,其防治迄今仍是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保健的重点。近40年来,尽管在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使心力衰竭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仅有少数病人能从此获益,而且每年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仍持续增加,病死率仍然较高。目前指南对心力衰竭的评估和处理都限于患者清醒状态,直到美国睡眠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心力衰竭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的评估和治疗才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但是,干预睡眠呼吸暂停能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吗?

    作者:罗勤柳志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有31276人浏览 发布于:2009-09-15

  • 肥胖之于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福兮祸兮?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肥胖者在全球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及心血管事件具有密切相关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令人困惑的研究结果也不断问世,这些研究显示,肥胖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好于正常体重患者。

    作者:华琦|王艳玲|朱晓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有30930人浏览 发布于:2009-08-27

  • 干细胞治疗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呢?

    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可以增加细胞因子如VEGF的释放,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室扩张及心室重构。因此,干细胞成为本世纪冠心病治疗的最具前景的新方法。但是,从骨骼肌成肌细胞用于临床被第一次发现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以来,关于干细胞移植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最近的几项大型临床试验未发现干细胞移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研究却受到广泛关注。干细胞治疗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7669人浏览 发布于:2009-07-31

  • 脂蛋白高级亚组分类检测是否值得临床推广?

    编者按:在过去的20年里,有证据显示常规脂蛋白检测,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未能识别出许多导致冠心病(CHD)和周围血管病的脂蛋白异常情况。有临床实验证实,与传统标准脂蛋白检测手段相比,脂蛋白高级亚组分类检测(ALTs)对认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观察对治疗的反应有独特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ALTs商业化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也有人对ALTs的临床应用依据及标准不断提出质疑。那么,脂蛋白高级亚组分类检测是否值得继续临床推广呢?

    作者:王春瑞李勇 有26721人浏览 发布于:2009-07-08

  • 五年回首精彩纷呈,名家解析焦点话题

    《国际循环》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方针,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致力于为国内 广大心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自2004年4月创刊以来,《国际循环》已走过了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发展进步的五个春秋,其中的“争鸣焦点”栏目得到了全国广大相关医学领域专业读者和网络用户的喜爱与高度认可。值此《国际循环》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 精选近年来已发表的部分《国际循环》“争鸣焦点”栏目文章邀请权威专家进行点评,所点评的争鸣主题均结合近年来涌现的最新循证医学证 据以及发布的相关指南,传递有直接临床指导作用的信息,并结合了专家独到的个人学术观点

    作者:李为民韩薇李占全吴印生邹阳春 有30610人浏览 发布于:2009-05-20

  •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能否减少心血管事件?

    噻嗪类利尿剂自上世纪50年代问世后已成为主要的降压药物,其基本结构是苯噻二嗪和氨磺酰基。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及噻嗪类似物,噻嗪类包括氢氯噻嗪(HCTZ)、氯噻嗪、苄氟噻嗪、环噻嗪、氢氟噻嗪、甲氯噻嗪;噻嗪类似物包括氯噻酮与吲达帕胺(indapamide)。其中以氢氯噻嗪(HCTZ)及吲达帕胺应用较广,常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有12.5~25 mg氢氯噻嗪与0.625~1.5 mg吲达帕胺。 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皮质部位的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前段,抑制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再吸收,产生利尿;同时增加远曲小管钾离子分泌,使钾排出增多,促进体内排钾。噻嗪类利尿剂除了具有减少血容量、增加尿钠与钾排出作用以外,还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含量的降低而导致细胞内游离钙的降低,使外周小动脉平滑肌松弛而血管舒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机制涉及多方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36883人浏览 发布于:2009-05-18

  • 心脑复苏:可以放弃人工通气吗?

    传统意义上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方法通过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来实施抢救,但如今这一观念正面临挑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脏中心主任Gordon A. Ewy和他所在的复苏研究小组,基于多年实验室研究成果和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总结,认为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并非最佳的抢救方式,于2003年提出了心脑复苏(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CCR)的抢救模式,提出对发生于院外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需要不间断的实施胸外按压,而不进行人工通气,以免妨碍胸外按压的持续进行。这种模式在2003年首先在美国图森市(Tucson)推行,2004年推广到了威斯康辛州,2005年应用于亚利桑那州的各大城市,2006~2007年被亚利桑那州各个消防部门所采用。实践证明成功的心脑复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是心脏骤停救治方法的一次重要变革。而作为传统的心肺复苏理念,既要进行胸外按压,又要进行人工通气以恢复心跳和呼吸的观念,受到了新的挑战。

    作者:马虹吴敬国 有24680人浏览 发布于:2009-04-23

  •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编者按:最近几十年,尽管新型抗生素应用和诊断技术更加先进,感染性心内膜炎6个月病死率仍高达20%~35%。随着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尤其在伴有明显心力衰竭者,病死率降低得更为明显。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急性期应避免手术治疗,此时外科操作困难且存在较高的术后病死率和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医师不再拒绝早期行手术治疗。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手术是否有助于改善预后呢?

    作者:朱鲜阳张坡 有28198人浏览 发布于:2009-03-03

  • 维生素D缺乏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吗?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多种器官的发育和功能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认为维生素D同骨骼的发育关系密切,但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有些学者认为,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一些人则认为维生素D缺乏不是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没有影响。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目前尚无定论,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来证实。

    作者:吕树铮 有22565人浏览 发布于:2009-02-06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