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GWICC首页
论文摘要
会议背景
现场报道
专家访谈
名家视点
会议幻灯
大会采风
精彩视频
GWICC
GWICC2021
GWICC2019
GWICC2018
GWICC2017
GWICC2016
GWICC2015
GWICC2014
GWICC2013
GWICC2012
GWICC2011
GWICC2010
GWICC2009
GWICC2008
国际循环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WCC2006]非侵入性成像:使未来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清楚 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十二病房 李艳芳 周玉杰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6/9/21 0:00: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
动脉粥样硬化
非侵入性成像
记者在线
wcc2006
在第十五届世界心脏病大会(W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上,Gerald M Pohost 和Marlon G Ramilo 教授报告了在心血管领域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的未来价值。 非侵入性影象通过对心肌灌注、代谢及活力的评估进而对冠状动脉病理和冠状动脉血管床作出综合评价。重要的问题是非侵入性影象能否被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易损斑快。二维超声、多排计算机断层摄影(MSCT)、心血管磁共振(CM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全部被列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
1.二维超声
二维超声属于实时复合超声(采用多角度扫描),曾对32例先前用高分辨B型超声扫描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斑块的研究。 二维超声改善了影象质量,降低了假象、声学屏蔽和反射,已证明对于确定斑块回声、组织分辨力、平面的精确度、确定血管壁边界等都具有优势。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包括精确的形态学影象,确定早期损伤以及对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级随访。
2.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摄影(MSCT)
MSCT血管造影对于单次屏气全冠状动脉造影是一个快速、非侵入的好方法。它能够观察到斑块内部并进行钙化评分。由于即使冠脉内不存在钙化,也可能存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MSCT能在约30%具有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疾病危险(CAD)的患者中观察到非钙化的斑块。
3.心血管核磁共振(CMR)
CMR 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非侵入性、非离子的模式,能够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严重性和分布。高分辨黑色血流壁的特有技术可以显现出斑块的构成。CMR 能够通过正常组织与钙化、脂质、纤维帽和血栓组织的对比来区分斑块的构成。CMR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连续评估是一个理想的技术。
4.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
PET通过巨嗜细胞和其它高代谢细胞的代谢活性来评价炎症。18F- FDG(氟脱氧葡萄糖)PET对于富含巨嗜细胞的易损斑块的选择性观察是非常实用的。18F- FDG 在斑块中的定位已在人的颈动脉、主动脉、和其它主要动脉得到证实。然而,18F- FDG 对于高脂质血管的影象太宽,而对易损斑块并不特异。99mTc 标记的膜联蛋白Ⅴ,一种细胞凋亡的标记物,已提示在不稳定损伤中由于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而可以对其作出评估。
5.结论
非侵入性影象技术终将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处理的基石。大多数非侵入性影象技术能够确定血管腔的直径或狭窄程度,管壁厚度和斑块容量。二维超声、MSCT,CMR,PET 和许多其它参数一起已为有效识别易损斑块带来了希望。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字体大小
分享此文
评论区
有
0
人参与了
评论
欢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GW-ICC专访丨Suarez教授:Micr…
GW-ICC2017 | 名家云集 共话动脉…
[GWICC2012]左主干支架脱载成功处理…
[GWICC2011]从欧洲血脂指南看调脂治…
坚持循证,回归实践,理性看待CRP
相关幻灯
[GWICC2010]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研…
[GWICC2009]抗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GWICC2010]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
[GWICC2009]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1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