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I)已成为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对过去20年间中国MI后指南推荐的心血管用药情况知之甚少。近期发表的一项最新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对1995~2015年间中国MI后心血管用药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从Pubmed、Embase、CENTRAL及CNKI四大数据库中检索了1995~2015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心血管药物应用情况的观察性研究,在评估各研究的偏倚风险后最终从已发表的13 940篇文章中选择了35项研究的28 000例MI患者进行了荟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回归模型评估了中国1995~2015年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率。结果发现,研究所涉及的各研究中6种常用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率存在较大差异,以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差异最显著,以阿司匹林的应用率差异最小。研究期间,受试患者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ACEI/ARB类药物、硝酸治疗药物的汇集应用率分别为92%、63%、72%、49%、59%和79%。此外,研究发现,研究期间,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显著增加,而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率有所下降。具体来说,1995年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率分别为32%、17%和96%;而2015年上述药物的应用率分别为78%、91.1%和59.3%。进一步分析显示,既往有MI病史的老年患者阿司匹林应用率会更高。此外,研究发现,研究期间中国MI患者心血管二级预防用药的变化趋势可能与近期中国医疗系统改革、保险覆盖及国家指南的发布有关。
上述结果提示,尽管1995~2015年间中国患者MI后心血管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率有所增加,但远未达到指南推荐的最佳水平,心血管二级预防用药仍存在不足现象。鉴于中国MI患者数量仍在快速增加,未来我们有必要制定针对MI患者的综合二级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Min Zhao, et al.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on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between 1995-2015: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7 Apr 20;12(4):e0175947.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