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源性休克因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GW-ICC 2018大会期间,本刊特邀心血管急重症领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与焦点话题进行了专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聂绍平教授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与指南推荐
心源性休克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且大部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源休克,死亡率非常高。国际指南建议无论缺血时间长短都应在早期尽快行血运重建治疗,因为,与未行血运重建治疗相比,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会大幅降低。既往最早期有关心源性休克的研究显示,未行血运重建的患者半年死亡率接近70%,而行血运重建治疗死亡率能降低到接近50%。总体来说,此类人群的死亡风险非常大。
近年来,心源性休克在血运重建和相关治疗上有很大变化。比如在循环辅助方面,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用得非常多,最近发表的相关研究,发现IABP改善预后的作用没有想象中好,但并不认为心源休克不能用IABP。因此,现在一些循环支持措施还不能完全普遍使用,IABP临床中可考虑较广应用。
另外,心源休克患者70%~80%合并多支病变,这类患者要不要血运重建,指南中也有很大变化。既往指南建议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或在进行急诊PCI之后还有进行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考虑同期干预非靶血管,但根据今年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同期干预非靶血管反而增加不良事件,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最新欧洲指南,基于这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已把同期干预非靶血管列为三类适应证,即禁忌证。因此,原则上现在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即使合并多支病变,一般情况下建议仅干预罪犯相关血管,不再干预非罪犯相关血管,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本届长城会有关心源性休克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怎么用,首选多巴胺还是去甲肾上腺素,重症专家和心血管专家有很大争论。另外,关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运重建,循环辅助支持等也有很多相关的内容讨论。
心血管急重症救治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我国心血管急重症的救治还存在很大问题,首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水平总体较低。尽管现在PCI手术越来越多,中国现在已是全球第二大PCI国家,实际上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还在升高,并没有降低。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延误非常严重,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心肌梗死患者自身因素延误治疗平均5~8小时,就诊延误是导致最后临床结果不好的原因之一。②系统延误也是一个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城市还做不到患者能第一时间接受直接PCI,无论是急诊手术直接PCI质量,还是总缺血时间,总体救治时间偏长,因此,需建立更多胸痛中心,通过完善救治流程和机制能改善这种现状。③如何提高急诊PCI的比率,我们国家心肌梗死患者最佳治疗的比例不到30%,即心肌梗死每年新发60~80万,这么多的人群,只有不到30%的患者能接受直接PCI,而直接PCI是最好的治疗,在欧美很多国家这个比例非常高,能达到90%甚至更高。 所以,这些原因限制了心肌梗死合并心源休克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今后大家能一起努力,进一步完善体系和流程,让更多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治疗。
齐心协力,提高心血管急重症的救治能力
基层医院现在急重症的处理水平在稳步提升,我们国家也有相应的工程,卫计委有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也有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通过这些专业委员会,专门设立提高基层心血管救治能力的项目,希望通过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心血管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另外,还有针对基层设计的会议,包括线上学习平台等。
总之,心血管急重症的救治需基层医院、二级、三级医院的共同配合协作,遇到这类患者应第一时间转到大医院救治,比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欧美指南均建议应在第一时间将患者转到有条件可以做直接PCI的医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愈后,提高救治成功率。